康华光,必赢国际官方入口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电子技术教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取得多项成果,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部分)先后获四次国家级奖励,主持研究的“优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项目获1989年国家级优秀教学研成果奖。
步入一所科技书店,“康华光”这个熟悉的名字常常能映入眼帘。他所编撰的《电子技术基础》等优秀课本是几乎全中国每一位工科大学生都必须要刻苦钻研学习的案头教材。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康华光先生的那段执教半生、终身求知的岁月,了解到他刻苦钻研、情系教书育人的一生。
他,是工科生案头教材编撰者
1951年7月,康华光自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秋登上讲台,讲授电工量计课。1953年,随着院系调整,康华光来到华中工学院,后从自动控制教研室调到电工学教研室,担任工业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他当时讲授自动控制专业的工业电子学课程,并着手编写该课程的讲义。
1961年,康华光和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沈尚贤、南京工学院的李士雄一起完成了《工业电子学》教材上下册,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解决了我国没有自编工业电子学教材的问题。1961年3月,学校任命康华光为电工学教研室主任。他负责电机系电机和仪表两个专业的半导体电路原理及应用课程,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就开始编写讲义。在讲数字电路时,康华光发现随堂听课的除学生外,还有不少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教师,因为座位不够,他们都自带板凳入座。学生反映有收获,康华光讲课就越有劲头,也增强了授课信心,为后续的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恢复高考后,为使大学生有教材上课,北京清河会议上确定高校各类教材项目及编写学校。康华光参加了会议,并具体研究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更新问题,以适应国内外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1979年,由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部分)出版,陆续再版6次,到2021年已经是第7版。前五版已总计发行量500余万册,并于1987、1992、1996、2002年荣获四次国家级奖励,分别为优秀教材奖、优秀教材特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康华光将总结编写教材的经验归纳为四句话:“更新内容,与时俱进;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博采众长,洋为中用;教学方法,集体研究。”
他,是科研促教学推进者
康华光坚持认为,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集体,不能只从事教学,不参加科学研究。当时学校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口号,因为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把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和教材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1980年,康华光晋升为副教授,在两个领域开展研究,一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另一则是“生物医学工程”。1983年他又晋升为教授,1986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这意味着他的科学研究进入到更高的水平。
1987年初,同济医科大学李之望教授来电子学教研室访问,他意欲在膜片钳技术和电生理研究方面开展合作,打开一条新思路。经过讨论,大家决定联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神经细胞膜单通道电流的检测与受体控制的研究”课题。
康华光利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进行学术研讨的机会,拜访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理系A.J.Hudspeth教授。A.J.Hudspeth教授亲自为他讲解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若干基本概念,并利用膜片钳系统演示了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测试技术,校友左坚博士还为他通宵复印了共502页的相关专著。这为开展细胞生物物理与技术开发做好了前期准备。
同年12月,“神经细胞膜单通道电流的检测与受体控制的研究”获批立项,为科研组转向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打响了第一炮。虽然金额只有1万元,但是来之不易,主要用于研制PC-I型膜片钳放大器及其系统、实验用药品等。科研组对项目潜心研究,不仅提高了关于细胞电生理的理论水平,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而且研制成功了PC-I、PC-II型膜片钳放大器样机及其相关的软件系统,使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他,是科研平台筹建者
1993年,康华光向时任校长杨叔子打报告,建议成立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希望以生命科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基础研究为主,以应用开发(生物医学电子仪器开发、应用化学开发)为辅,集中力量于优势研究方向,鼓励与国内外同行互利协作,共同奋斗,使该所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作出贡献。同年4月,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宣布成立。刚在德国结束博士后研究的副教授周专作为学术中坚出任所长。研究所下设生物物理(原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无机化学两个研究室和一个细胞信使实验室。副所长瞿安连、黄开勋分管有关所内的业务内容,成员中还包括在各自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徐辉碧教授和邹寿彬教授。
1994年初,康华光全面组织实验室筹建工作,当时参加工作的还有徐涛、杨岳峰、叶琴等3人,他派徐涛到上海提回购自德国的光电联合检测系统的主要部件,杨岳峰负责实验室装修,叶琴负责后勤工作。徐辉碧教授也经常来现场查看。到1994年暑假实验室开始了试运行。
1994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科学家埃•内尔(Erwin Neher)博士应邀来校访问讲学,为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双方还签订了科技合作意向协议,协议约定根据课题的需要与实验室安排的可行性,可接受双方的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内尔教授既是细胞膜生物物理的理论家也是实验能手,他来到细胞信使实验室指导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试运行。经过指导,实验室的光电系统进入正轨运行。
内尔教授1995年来信告知他申请了一项“单细胞的分泌事件的检测、处理与分析”课题,邀请徐涛和康国新两名博士生前往哥廷根实验室工作两年。他们在内尔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和答辩。随后学校还派出多名研究生去哥廷根实验室深造。
如今,华中大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及其所属的实验室已成为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赢国际官方入口的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也双双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康华光所期望的:“科研思路:生命科学x信息科学→创新成果。成功的奥秘是: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
(文字由俞大光、李旭玫撰写提供,张雯怡综合整理)